2019東京之旅第三天的目的地是赤坂離宮迎賓館、動畫「你的名字」的聖地之旅(須賀神社、信濃町站與千駄ケ谷站)與名人墓園「青山靈園」。
所以當天計畫搭車到四谷站,然後順路到須賀神社、信濃町站與千駄ケ谷站,但因為天氣實在太熱,結束須賀神社的參訪後,走一小段路就決定搭車到青山一丁目站,免得全家累壞。
早上從品川站搭JR山手線到「神田站」。
從神田站轉JR中央線到「四谷站」。
四谷站最重要的景點美輪美奐的「赤坂離宮 迎賓館」。
維基百科:迎賓館赤坂離宮,也稱赤坂迎賓館、或逕稱為迎賓館,是位於日本東京都港區元赤坂二丁目1番1號的宮殿建築,建於1909年,當時做為東宮御所(皇太子住所),後來改稱「赤坂離宮」;二戰後日本皇室將此讓出予政府,再於1967年改為日本的國家迎賓館至今。
離開戒備森嚴的赤坂離宮,找了家速食店用完午餐,接這就到今天最重要的景點:動畫「你的名字」的聖地「四谷須賀神社」。
2020年4月3日 星期五
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
20200320 原鐵道部廳舍夜景
到台北地下街預購黏土人後,從北門站出口走到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的原鐵道部廳舍。身上帶有腳架,所以就停下來拍了幾張夜景。大部分是用Laowa 9mm/f2.8拍的,有幾張為了要貼近視覺實際所見,用Voigtlander 15mm/f4.5拍的。
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:https://www.ntm.gov.tw/content_151.html
摘錄:1918年5月鐵道部廳舍第一期完工,取代原本使用的清代機器局四進衙門,由鐵道部下屬各課室使用。鐵道部廳舍為磚木構造,外廊樓板採用鐵軌混凝土構造。正面以兩座塔樓塑造主要入口意象,一樓順著路口轉角設計圓弧造型,並於兩側各設三根古典柱式,二樓為雙柱支撐的兩米陽臺外廊,單斜屋頂上置大型老虎窗,一樓大廳以弧形天花板及柱列界定空間,由木作中央樓梯至二樓,室內多處天花板及牆面以灰泥雕塑裝飾,並採用臺灣少見的橢圓形天花板。
維基百科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87%BA%E7%81%A3%E7%B8%BD%E7%9D%A3%E5%BA%9C%E4%BA%A4%E9%80%9A%E5%B1%80%E9%90%B5%E9%81%93%E9%83%A8
摘錄:完工於1919年3月的這棟仿都鐸式(Tudor architecture)半木構造建築,自落成以來一直都是台灣鐵路的行政中心,直到1990年第五代台北車站完工之後,台鐵局本部的辦公廳舍才從這棟建築搬遷到台北車站五樓現址。
原鐵道部廳舍夜景
(Voigtlander 15mm/f4.5)
(Laowa 9mm/f2.8)
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:https://www.ntm.gov.tw/content_151.html
摘錄:1918年5月鐵道部廳舍第一期完工,取代原本使用的清代機器局四進衙門,由鐵道部下屬各課室使用。鐵道部廳舍為磚木構造,外廊樓板採用鐵軌混凝土構造。正面以兩座塔樓塑造主要入口意象,一樓順著路口轉角設計圓弧造型,並於兩側各設三根古典柱式,二樓為雙柱支撐的兩米陽臺外廊,單斜屋頂上置大型老虎窗,一樓大廳以弧形天花板及柱列界定空間,由木作中央樓梯至二樓,室內多處天花板及牆面以灰泥雕塑裝飾,並採用臺灣少見的橢圓形天花板。
維基百科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87%BA%E7%81%A3%E7%B8%BD%E7%9D%A3%E5%BA%9C%E4%BA%A4%E9%80%9A%E5%B1%80%E9%90%B5%E9%81%93%E9%83%A8
摘錄:完工於1919年3月的這棟仿都鐸式(Tudor architecture)半木構造建築,自落成以來一直都是台灣鐵路的行政中心,直到1990年第五代台北車站完工之後,台鐵局本部的辦公廳舍才從這棟建築搬遷到台北車站五樓現址。
原鐵道部廳舍夜景
(Voigtlander 15mm/f4.5)
(Laowa 9mm/f2.8)
訂閱:
文章 (Atom)